为什么美国人自觉自愿纳税?
如今茶党如火如荼,仿佛是在提醒人们:美国的创生是从反纳税开始。这是个讨厌纳税的国度。当年老布什向选民许诺绝不增税,事后一食言就被选下台。后来其子小布什则以“减税”为号召当选总统。在美国,“减税”是个硬道理,增税则属于政治自杀。
但这仅仅是个表象。美国人纳税的层次很多。有联邦税、州税,还有缴给自己所在城镇的房地产税。老百姓不愿意支付州税、特别是联邦税,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政府虽然也是民选的,但往往妥协了多种自己并不认同的政治利益,其结果未必直接反映自己的意志和利益。税金一旦缴上去就很难控制其使用,自己的税金会被拿去为别人的利益服务。在城镇一级则另当别论了。特别是几千、几万人的小镇,大家全是邻居街坊,有集体利益要维护,税金大致都花在自己的“窝边草”上。一旦有浪费的现象,往往也马上会被发现纠正。可以说,在这个层面,美国老百姓有时特别喜欢缴税。可惜这一点往往为外人所忽视。
近期《波士顿环球报》的地方新闻版,报道了著名的列克星顿镇一位反增税的人的徒劳努力。
对列克星顿,大多中国人很熟悉。这里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可谓“美国之始”。如今,列克星顿也是波士顿周围最富有的小镇之一,人口三万多,中等年家庭收入达14万美元以上,人均收入61000多美元,它以良好的学区环境吸引了大量中国人前往定居。居民中更是群星灿烂,拿过诺贝尔奖的就有8人之多。最近因为高科技的发展,该镇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小镇之一。因为房价下跌,镇里财政开支入不敷出,房地产税率随即猛涨。2010年的居民房产税率接近房产价值1.4%的水平,比头一年的税率上涨了5.4%。以该镇2010年平均房价69万美元计算,拥有69万住房的人,为此要支付9500多美元的房地产税,比2009年多支付491美元。
大家的资产总值越跌,房地产税越高。这种状况,使一位叫Alan Seferian的居民挺身而出,呼吁取消房地产税中所包含的“保护税”一项。此项如果取消,那么拥有69万美元平均房价的房主,一年房地产税就能省下245美元。虽然这远不足以抵消房地产税的上涨,但用他的话来说,即使是在列克星顿,也不是每人都住在120万美元的豪宅中,这点减税对许多陷于经济困顿中的平民百姓实在属于燃眉之急。
所谓“保护税”,主要用于保护本地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环境。这包括对野生保护地、历史文物、农场、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州政府为了鼓励各镇在这方面的努力,特别设置了攀比金——镇里在这方面肯投资多少钱,州政府就拨给镇里多少钱的补助。自2006年列克星顿开始在房地产税中附加“保护税”以来,这项税收给本地带来了1440万美元的收入,还从州政府拿到了640万美元的攀比金。镇里用这些钱购买了50英亩的农场和自然保护地,建设了24套经济适用房,改进了娱乐场所的排水系统,翻修了殖民地时代的历史建筑⋯⋯
Alan Seferian则指出,这钱花得未必值。特别是州里的攀比金已经越来越难以兑现。原来的攀比金,是镇里在这项上收1美元税,州政府就补助1美元。但去年镇民为此支付300多万美元的税金,州政府的补助才85万多美元,不过是税金的28%而已。
可惜,Alan Seferian自己也知道,他的减税计划几乎不可能通过。镇里的人以压倒的优势反对这种减税。他力所能及的,就是收集足够的签名,使他的减税提案在镇民会议中有获得讨论的机会。从全州的范围看,351个镇中已经有147个镇征收了“保护税”,目前只有两个镇投票减低这项税额,但没有一个镇是决定放弃的。可见,在这种地方小镇,往往是增税容易,减税却很难。
为什么大家这么愿意纳税呢?我煞费苦心地攒钱,终于在一个风景如画、学区顶尖的地方买了房子。所住的小街6户人家,有两三块自然保护区,就像住在公园里一样。这种环境,以及孩子学校的质量,是我自己的税金维持的。没有这些,我不会来这里住。如果说镇里需要购买更多的自然保护地,为此要加税,我几乎毫不犹豫地拥护。但要通过减税取消这些,原来的生活方式无法维持不说,房子的价值也会看跌,那我非和你拼命不可。所以,在这种小地方,不要妄谈减税。不仅如此,当联邦或州里的税收减少、来自上方的财政拨款枯竭时,地方上经常通过增税来维持必要的服务。所以,在联邦或州一级的减税,经常导致的是在市镇一级的增税。大家不喜欢,但也心甘情愿。
这也说明了一条被历史不断证明的原则:老百姓越能当家做主,就越愿意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