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访问中国的五个成功点
中国总理温家宝18日上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
温家宝说,总统先生这次访问的成果是有深远意义的。中美两国在世界上是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总统先生在上海对青年学生讲话时引用孔子的话“温故知新”,这句话说得很好,继往开来需要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合作比遏制好,对话比对抗好,伙伴比对手好。
温家宝表示,我真诚希望通过总统先生的这次访问,使中美全面合作关系进入新的阶段。
两人见面时,奥巴马用中文“你好”向温家宝致意。奥巴马表示,我这两天的访问非常有成果。我和胡锦涛主席在会谈中达成一致,加强中美两国的战略互信。以前,中美关系的焦点集中在经济、贸易方面,现在已经拓展到各个领域。
这是奥巴马就职美国总统后,首次与中国总理会晤。
奥巴马赞温家宝有智慧
奥巴马18日中午在钓鱼台18号楼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会谈。在会谈开场白时,奥巴马对中方此次给予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谢,他说:“这种感谢不仅来自我自己,也来自美国人民。”
奥巴马对温家宝说:“我的政府中多数与您打过交道的成员,都对您的学识和智慧感到印象深刻。”
会谈后,温家宝与奥巴马共进午餐。午餐的菜肴包括:冷盘、金色甜瓜汤、油炸鱼、蒸鸭、拌甘蓝、甜点、水果,喝的是张裕干红、干白。
新闻背景 温家宝为何提美中互信?
美中之间的战略互信不足已经成为阻碍美中关系发展的首要问题。布鲁金斯学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侃如曾表示,美中关系30年的最大失败之处是两国长期意图的互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是双向的。
这一点也已经成为美中双方的共识。1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关于推进中美关系的五点主张中,第一点就是“持之以恒增进中美战略互信”。而在《中美联合声明》中,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放在了全文的第二部分。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研究主任李成表示,当前的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美两国之间已没有根本性的对立和矛盾,很多分歧和摩擦更多来自于两国之间的怀疑和误解。在美国国内,“中国威胁论”依然很有市场。而在中国方面,“美国阴谋论”也不乏支持者。这两种极具代表性的对立论点,是阻碍中美关系长期健康发展的绊脚石。从这个角度来说,奥巴马首次访华的最大意义就在于通过对话和交流,帮助两国人民在正视彼此分歧的同时,消除误解,增进互信。
针对美中战略互信不足的状况,美国国务院第二把手斯坦伯格最近提出了“消除战略疑虑 ”(Strategic Reassurance,有人翻译成“战略再保证”),犹如4年前时任副国务卿佐立克提出“利益相关者”一样,在美国外交学界引起热议。斯坦伯格解释“消除战略疑虑”的内涵时强调,美中之间需要坦率对话,中方有其关注,美方也有其关注,双方不一定要改变各自的政策,但必须愿意找到方式来处理问题。
洪博培谈奥巴马访华
高层联谊奠定互信基础
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17日说,今天的美中关系已经走向全球,为双边关系增加了国际问题的复杂性。只有这两个国家真正合作,才能解决全球性的问题。中国已经登上世界舞台,与美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处于必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协同解决问题的位置。两国经济联系已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
对于奥巴马首次中国之行,洪博培给予很高评价。他说,奥巴马很善于阐述两个国家的独特性,中国有儒家传统,美国有杰弗逊传统,解释那种差别通常不容易,但他做得很好。
洪博培指出,此次双方有很好的高层联谊,胡奥会探讨了双方关注的几乎所有问题。总统第一次身处中国,总在问:你怎么做好工作?如何处理移民问题?如何建设基础设施?如何解决交通问题?在多次聚餐中,他与中国领导人谈了好多治国之道。
像其他真正的“中国通”一样,洪博培深知中国领导人面临的现实挑战有多大,解决这些困难无法一蹴而就。 洪博培说:“我总是告诉许多美国人:如果你10 年前在这里,这次是第一次回来,你不知道中国;如果你5年前在这里,这次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你不知道中国;如果你两年在这里,这次回来,你还是不了解中国。中国变化太快,你必须与之持续联系,才能体会到这些变化对中国未来意味着什么。”
对于美中增加战略互信,洪博培同样认为急不得。他对侨报记者说:“每次,我们要看什么是优先议程,然后双方一起去做;双方要各自努力了解对方的政策,结合起来。每次总是在慢慢进步,不是一下子改变的。”
至于美中联合声明专门提加强战略互信,是否就是副国务卿斯坦伯格最近提出的“战略再保证”,洪博培笑着对侨报记者说:“这个你要问贝德先生”。
至于大家都认为洪博培是“中国问题专家”,但他却拒绝这个“荣耀”。17日傍晚,他对白宫随团记者们说:“别误会,我不是专家,我刚到这里3个月。 ” 接着洪博培拿中国问题专家“开涮”:那些越自以为是专家的越低能,往往你听到了,看到了,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结果还不是那回事。
奥巴马首次提美中“战略伙伴关系”
奥巴马18日傍晚结束了为期3天的首次中国之行,白宫国安会东亚事务顾问贝德17日说:“此行美方实现了预期目标,访问是成功的。”奥巴马在会见温家宝时,则首次提到美中“战略伙伴关系”。
18日中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奥巴马。这是奥巴马首次与中国总理会晤。奥巴马表示,过去几天与中方的会谈很有成果。他说:“胡主席和我都同意加深两国的伙伴关系,使美中关系从主要聚焦于经济和贸易问题,扩大到需要两国合作的广泛全球问题中。”
温家宝表示,真诚希望通过奥巴马的访问,使中美全面合作关系进入新的阶段。
据信,温奥会主要谈经济贸易问题,也会谈到朝核问题,因为温家宝最近访问朝鲜,并与金正日见面。
奥巴马17日下午还与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会面,这是他们两个月内的第二次见面。奥巴马也转达了拜登和佩洛西对吴邦国的问候。吴邦国介绍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及民主法治建设的情况。奥巴马表示,希望两国议会间的对话和交往取得更多成果,增进相互了解,使两国关系更加成熟。
下午,奥巴马登上八达岭长城,当了一回“好汉”。
傍晚,奥巴马飞赴首尔,开始他此次亚洲之行最后一站韩国的访问行程。
战略伙伴 是口误,还是另有深意?
奥巴马在与温家宝会晤会晤中,出乎意料地将美中关系说成“战略伙伴关系” 。而刚刚在一天前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的表述是,美中致力“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在事关重大的美中关系定位上,奥巴马是口误,还是另有深意?
10多年前,在江泽民和克林顿的推动下,中美曾经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但1999年发生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事件后,2001年小布什总统上台执政将两国关系定位为“竞争对手”,及其后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将这一关系实质上消亡。但在小布什执政后期,中美关系回暖,小布什将两国关系定位为“复杂的 ”、“建设性合作关系”。
奥巴马上台后,将美中关系再向前推进一步。在此次亚洲行中,奥巴马明确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和成功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以美中两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分量,不管是否用“战略”这个词,这一伙伴关系具有战略性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所以,这次奥巴马不管是否口误,还是说明了他对美中关系的全球战略意义的深刻理解和殷切期待。
奥巴马访华的五个成功点
奥巴马首次中国之行,虽然只有短短66个小时,却在多方面取得了成功:
成功之一:深化美中“积极、合作、全面”关系,提出建立伙伴关系。
双方确认美中关系的全球意义,共同利益扩大;表达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对挑战的意愿。贝德说,这是建立应对全球问题伙伴关系的第一步。
“应对全球问题伙伴关系”新概念的提出,丰富了“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的定义,并且得到胡锦涛的正面回应。这意味着在全球问题上,中国能够与美国携手,发挥更大的作用。
成功之二:双方为增强战略互信进行再保证,力度前所未有。
美中联合声明以专门章节强调要加强双边战略互信,与以往笼统谈加强互信相比,此次着墨之多,行文之明确,前所未有。
在中国关注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问题上,美方第一承诺不支持任何破坏势力的任何活动;第二有意避开“台湾关系法”,至少对中国是一种安抚。实际行动如何,双方拭目以待。
成功之三:双方对重大问题共识增加,能源合作成果多。
全球经济复苏,经济平衡增长,核不扩散,朝核伊核问题,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双方的共同语言增加,尽管在具体处理手法上仍有分歧。
成功之四:美中高官个人友谊加强。
胡锦涛钓鱼台夜宴奥巴马,中国举行盛大国宴欢迎美国高官,奥巴马与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会谈,不仅仅是公事公办,更是加深领导人个人友谊的绝好机会。当胡锦涛轻松地向奥巴马介绍中国拉面,向奥巴马敬上长城干红时,两人谈起国事来,或许会更加自如,更能找到共同语言。
成功之四:奥巴马对中国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贝德透露,首次访华的奥巴马对他在上海所见感到印象深刻,对上海学生的热情印象深刻,感受到中国官员和人民的热情。
白宫副国安顾问罗德斯表示,上海的高楼大厦,让总统感到中国经济发展之快和惊人成就;总统因此对美中能在能源和环境方面建立伙伴关系也有更深的认识。
仅仅感受中国奇迹是不够的,在与上海官员会谈中,中国官员提到他们面临民工进城、基础设施、教育、医保等问题,这让奥巴马很感兴趣,因为他在美国国内面临同样的艰巨问题,感同身受。
认识到中国的国情和现实挑战,有助于奥巴马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更加理性务实,而不是单纯出于某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成功之五:触及敏感话题,对国内有所交代。
贝德表示,在上海与学生对话时,奥巴马谈到了美国价值观,法治、言论自由、互联网,并称之为普世权利,以前从来没有美国政治家在中国这么做过。奥巴马还不忘提宗教自由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他在会谈中告诉胡锦涛:会在适当时间与达赖见面。
奥巴马在公开场合提人权问题时,通常是泛泛而谈,并不指名道姓,却让人一眼看出是意有所指。这种“春秋笔法”不致于让中方感到不快,又表达了美方想说的话,也让奥巴马对美国国内的压力有所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