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9月15日载文《幸运之轮转向中国》,文章内容如下:
中国已成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后最大的赢家。去年年底时,许多人曾怀疑中国是否能实现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如今,谁还敢有这样的怀疑?
凭借逾2.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巨额的贸易及经常账户盈余以及稳健的财政状况,中国政府能够动用一切手段来支撑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转。
同时,正如一位出席大连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新领军者”年会的中方高层人士所言:“老师们犯了大错”。的确,任何到访亚洲的人都会认识到,西方在金融和经济能力方面的声望严重受损,中国却名声大振。幸运之轮正在转向。
由此立刻出现了三个问题。中国应对此次危机的表现如何?中国重新出现的增长势头能否持续?它的复苏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多大的帮助?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中国的表现)令人吃惊。上周末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8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高于7月份的10.8%,创一年来最大增幅。
在此背后,是银行信贷自3月份以来每月以近30%的同比增幅增长。因此,自3月份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每月也以逾30%的同比增幅增长,截至8月份的年内增幅达33%,也就不足为奇。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了7.9%,高于第一季度的6.1%。看来第三季度的数字肯定还会更高。
人们目前预计,中国将轻松实现8%的增长目标。在今年2、3、4月份的时候,人们曾普遍预计中国经济“仅仅”将增长7%。到了8月份,这一数字升至8.3%,人们还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将增长9.3%。
这种增长提速是可持续的吗?两个字,是的。银行信贷和流动性的激增正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资产价格,特别是股价。但在全球经济(至少近期内)更大程度上是面临通缩(而非通胀)威胁之际,对一个本币不断走强、且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经济体而言,出现过度通胀的几率微乎其微。此外,中国政府具有偿付能力。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大连指出的,“我们……把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分别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和20%左右”。即使不良贷款有所上升,中国也完全有能力对其金融体系进行资本重组。人们应当关注的是,中国的增长模式是否可取。温家宝在讲话中强调了刺激计划的广度。但该计划最大的驱动因素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这带有三重风险:它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导致中国需要更大规模的刺激性支出或更大规模的出口;事实可能会证明,它在创造就业方面的效果没那么理想;它可能会阻碍中国转变为一个消费驱动程度更高的经济体。
最后,无论中国在提升国内需求方面取得多大成功,它也不会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诚然,中国的商品贸易顺差确实在不断收窄:今年第二季度为350亿美元,同比下降40%。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也在收窄:今年其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可能会降至6%,2007年的数字为11%。
不过,由于中国仍仅占全球产出的8%左右,因此规模过小、不足以充当世界的火车头。即便中国的对外盈余减少一半,也只能令世界其它地区的总需求增加0.4%。
中国应对此次危机的表现引人瞩目。在发达国家苦苦挣扎之时,中国却蒸蒸日上。中国明白这一点,它的伙伴们也必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