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回国 海外华人感受北京人的新生活

20年后回国 海外华人感受北京人的新生活

网络    
 
20年前的8月,我离开生活了20多年的北京,走出了国门。20年后的今年8月,我又回到了北京。从1990到2010,这20年,有太多的事情发生。中国,北京已经和正在经历着巨变。虽然20年间也曾回去过几次,前几次回京印象最深的就是到处都在大兴土木。这次回去,建筑工地见的不多了,仔细体会,北京人的生活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回国前,姐姐嘱咐让我买一些加拿大特有的蔬菜种子,特别是父亲以前来加拿大探亲时喜欢的几种加拿大的生菜种子。我知道在多伦多,有很多人在家里的后院种蔬菜。我家也是,每年春天,和孩子一起挖地,施肥,播种,浇水,体会耕种的艰辛和收获的乐趣。

没想到,现在北京城里的人也种地啦,原来姐姐家今年在农民公社租了一分地,一年1200元,自己种植农作物,这可说是北京城里人的一件新鲜事儿。

“现在很多城里人都想自己亲手种些农作物,一是自己种的,吃着放心,二是体验一下种地的滋味儿,特别是家里有小孩儿的,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农业常识。再说那里空气也新鲜。如此这般,很多农村人也从常年的土地束缚中解脱出来,他们再提供适当的技术指导,租地赚的钱也不比他们种地赚钱少。这真是一举好几得的事。”姐夫这么对我说。

看着姐姐家饭桌上自己种的小白菜,柿子椒,还有黄瓜,西红柿,扁豆,这可说是我以前绝对想不到的,在北京生活的那20多年一直都是去菜市场或者农贸市场买菜,那个时候确实很羡慕农民伯伯可以随时吃到自家地里产的农作物。

几天后,当我们拜见儿童文学魅力诗人冰岛老师,在谈到北京的变化时,他跟我们提到“城乡一体化”这个新概念。“别说您好几年回来一次,就连我离开北京去外地几个月回来,变化都特大,我们乡里的村子在改建楼房,咱农村人也要过城里人的日子呀。您瞧现在这公路,农村通往城市的路,都完善起来了,所以现在农民进城,特别是去城里找工作都很方便。”

说起北京的交通,这些年公路建设规模不小,因为私家车剧增,堵车现象也相当严重。抵达北京那天,一出首都机场就开始下小雨,姐姐开车来接我们,半个多小时的路开了两个多小时。我们对北京的路一点儿不熟悉,于是,在京期间都是坐公共汽车或地铁。

要说北京的公共交通可是比过去方便多了。记得以前乘坐公共汽车叫“挤”车,往往是车到站还没停稳,翘首盼车已久的乘客就蜂拥而上去扒车门,由于人太多,最后关车门时还需要下面的等客帮忙往上推。

现在北京的公共汽车比过去多许多,而且款式新颖,一个车站也有好几个线路的车。上车刷卡,比没卡买票便宜,卡里的钱用完再去充值,十分便捷。而且,乘客上车一点儿都不拥挤,即使是在上班的高峰期。以前常常发生的逃票现象,乘客之间,乘客与售票员之间的口角,现在也几乎看不到,听不见了。而且,主动为老年人让座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绝不需要售票员动员。

65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有“老年优待卡”,免费乘车,北京的大小公园也为老年人免费开放。公园里常常见到很多老年人组织跳舞,健身,唱歌等等活动是否和这个优惠政策有关呢?能够让老年人,昨天的建设者享受着相对充实和安逸的生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发扬和传承。

另外,北京的地铁已经从我记忆中的两条线路,增加到了现在的9条线路。进站时都需要安检,等车站台上也都安装了密封玻璃,为乘客等车提供了安全。而且地铁车厢内也有空调设施,在闷热的天气里输送着凉爽和舒适。

“我一直觉得北京挺好,每次去外地旅游,都特别想北京。”这是家里来干活儿的小时工说的。那天我一边帮她包饺子,一边聊天。她还不到50岁,去年就退休了,退休前是公交汽车司机。“孩子大学毕业工作了,家里不缺我这个劳力,退下来,想出来干点儿事儿挣点儿钱就干干活儿,不想干的时候,就在家呆着,享享清福。”

其实小时工也算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像父母这样的七老八十的人,平时雇个小时工帮助干些体力活儿,于人于己都受益。

我们此次在北京不到20天,体会到的当然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纵然那里的生活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看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看到了社会的进步。
 

"關於旅美湖南同鄉會"

旅美湖南同鄉會於1983年由全美各地的湖南鄉親發起成立,我會擁有260多人的強大鄉親隊伍,有100多位社團領袖和傑出企業家擔任顧問。成員老中青結合,在弘揚湖湘文化、促進中美交流、服務海外鄉親共謀發展等方面做出了貢獻,成為在美湖南鄉親交流的重要平臺。本會熱烈歡迎所有旅美湖南鄉親加入旅美湖南同鄉會這個美好的大家庭,請海外湖南鄉親發送個人介紹等相關資料至郵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由“旅美湖南同鄉會”首字母組成)申請入會。歡迎其他海內外湖南各社團和組織聯繫我們,團結起來為所有海內外湖南鄉親提供服務。

返回頂端